第四版:文化总第2427期 >2022-07-01编印

焦裕禄在惠民
刊发日期:2022-07-01 阅读次数: 作者:李向阳

近日,购得两本有关记录焦裕禄同志的书籍,一册为《焦裕禄传》(何香久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另一册名为《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高建国著,作家出版社,2020年9月第1版)。精心细读,对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一生及其精神肃然敬仰。尤其对焦裕禄在渤海区惠民县三个月整训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

何香久与高建国两位作者真实的记录,标识出惠民县是焦裕禄南下的起点。也印证了滨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席李象润先生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说,是老渤海和惠民县,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工作原点,是老渤海火热的红色文化培养和养育了焦裕禄同志,确定了他人生的方向。”

“1947年7月,中央华东局决定抽调一批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硬且有一定经验的优秀干部随军南下,支援解放区的土改和行政管理。焦裕禄理所当然地被点了名。焦裕禄匆匆与母亲作别,踏上了新的征程。7月中旬到渤海区的惠民县油坊张村集训,三个月后开始南下,这时北方已是冰天雪地。工作队有一千多人,来自全国各地,以山东人为最多,是部队建制,分为江南大队、华中大队、淮河大队,三个大队又各有三个中队,焦裕禄被编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第三班班长。”(《焦裕禄传》第028页)

《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中对焦裕禄在渤海区惠民县参加南下集中整训是这样记述的:“焦裕禄先到商河县(与惠民县西北部相邻)油坊张村搞土改复查并任组长,经鲁中区党委“三查三整”选入南下干部大队,接着到惠民县油坊张村参加集中整训。渤海区异地同名的两个油坊张村,亦真亦幻标识出焦裕禄南下的起点。”(《大河初心》第032页)

“惠民县位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南隔黄河与淄博相望,明清以降,一直为武定州府所在地。这片由黄河营造的最年轻的国土,孕育了中国古代伟大军事家和思想家孙武、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等杰出人物。1945年日寇投降后,惠民作为渤海区机关驻地一直红旗不倒。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山东解放区黄河以南全部被敌占领,渤海区成为华东战场的大后方。”(同上)

焦裕禄在惠民油坊张南下干部集训三个月间,重点接受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形势任务教育,主要通过开会动员、专题报告、学习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认清全国胜利在望的形势,明确夺取全国政权、争取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最后胜利的任务;组织纪律性教育,主要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通过座谈讨论,以党的利益高于一切、革命前途与个人前途一致和共产党员标准对照检查自己;开展诉苦三查,以阶级教育启发阶级觉悟,弄清胜利是哪里来的,进行翻身不忘本的教育;介绍新区情况及工作经验,学习《土地法大纲》和政策,旨在打破顾虑,提高信心;破除保守思想和地域及家庭观念,针对不同思想进行不同教育。”(《大河初心》第033页)

军事训练主要是:“除进行射击、投弹外,还学习研究到达新区后,如何同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打游击的战术,演练紧急集合、急行军、夜行军和防空袭。一般天不亮就紧急集合,要求在夜暗条件下十分钟内打好背包,集合整队后开始急行军,路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夜行军大都安排在陌生地域,学习如何辨别方向。针对南方河网纵横、沟渠和独木桥多的特点,大队还组织练习了如何过独木桥。”

“在油坊张整训的日子,渤海区党委机关报《渤海日报》,为焦裕禄和战友们打开了瞭望全国战场的窗口。……接踵飞来的胜利捷报,使焦裕禄和战友们备受振奋和鼓舞;而当焦裕禄从报上看到国民党军飞机频频轰炸渤海区黄河大堤水淹村舍平民,心头又燃起仇恨的烈火。……焦裕禄经三个月时间加钢淬火,军政素质有长足进步。”南下干部大队经过三个月集中整训,离开惠民开始了艰苦的南下行军。(同上)

翻开渤海区和惠民县党史等文史资料,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1947年3月,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黄河以南地域均被敌占领,华东局党政军机关及40万军民转移安置黄河以北渤海区的10余县内,仅渤海区委驻地的惠民一个县就安置10余万人。焦裕禄及华东局千名南下干部在此集中整训,是火热的红色文化、老渤海精神,使他们涅磐重生,淬火加钢,军政素质显著提升,为而后接管新解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于博山县北崮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裕禄”这个昭示着富裕、美满、幸福的名字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小小年纪他便尝到了丧父之痛。当他还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无尽痛苦之中时,灾难接踵而至,他又被日寇抓进监狱,严刑拷打。送至大连煤矿下井挖煤做苦工;生死逃亡,背井离乡去江苏给地主扛活等受到非人的折磨。1945年,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焦裕禄回到已成为解放区的故乡,加入了民兵队伍,开始了他光辉的革命生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鲁中南被敌占领,他作为有土改经验的年轻干部被抽调到渤海区,在商河县油坊张村参加土改工作,继而被选拔为南下干部,在惠民县油坊张村集中整训3个月后,随军南下到河南省尉氏县。在这里,他发动领导群众打土匪,斗恶霸,搞土改,组织领导千人担架队支援淮海战役……在血与火的锤炼中,逐渐成为一名富有经验有魄力的青年干部。

1962年6月,焦裕禄被任命为尉氏县县委副书记。半年之后的12月6日,他踏上了多灾多难的兰考土地。他身为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与风沙、盐碱、洪涝“三害”进行顽强斗争。在兰考四百七十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同人民群众栽泡桐、战“三害”,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丝能量。1964年5月14日9时45分,大地之子焦裕禄停止了呼吸,时年42岁。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同时刊发了穆青、周原和冯健采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当天的《人民日报》还配发了一篇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从此,焦裕禄的名字传遍了祖国神州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之榜样,对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习总书记并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2014年3月18日上午,在兰考县委办公楼举行县委扩大会议,号召学习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真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焦裕禄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但他青年时在生活、工作、战斗的渤海革命老区和惠民县人民心中永存。“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与“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殊途同归,一脉相承,它将永远激励鼓舞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