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新闻总第2298期 >2020-12-15编印

走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
皂户李镇实行“合作联社+社区公司”运营模式,延伸产业链,增加村集体收入
刊发日期:2020-12-15 阅读次数: 作者:海涛 杨洁 树涛

推着装满饲料的小三轮,一铲铲饲料倒进喂食盒,连日来,皂户李镇王家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勇正在精心照料着合作联社的鸭子,这已经是他喂养的第二批合同鸭。

“我一个月在这里能拿4500元左右,可以填补一点儿我母亲的医疗费,家庭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王勇告诉记者。

为了破解社区集体增收问题,2019年,皂户李镇在全县率先通过党建引领成立社区公司,以公司名义组织辖区村民外出务工,2019年11月,惠民和美食品有限公司在皂户李镇落户,一些小的散户开始养殖鸭子为惠民和美供货。王家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晓杰以此为契机提议成立一个畜禽养殖类的合作社,通过社区党总支领办社区合作联社为和美公司提供合同鸭。

陈晓杰的提议得到了社区党总支的支持,今年6月份,王家社区天姬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成立,这也是我县第一个合作联社,挂靠在社区公司名下,覆盖辖区内12个自然村。

按照规划,一期建设3个大棚投资近60万元,计划由社区公司投资15万元,余款由12个自然村投资,但是这个意见一提出村里却不愿意。“俗话说‘家财万贯、长毛的不算’,养殖鸭子,到了生病的时候,一死一大片,风险很高,我们不敢投资。”王家社区河西王网格党支部书记王惠中说道。

问题症结找到了,怎么打消大家的顾虑?陈晓杰与党总支还有社区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带领着这些自然村的负责人到和美食品进行实地考察。在了解到这些鸭子是签订的合同鸭,有企业兜底保障、风险小后,群众们纷纷放下顾虑,愿意出资,建养殖大棚的钱凑起来了。

随着大棚的建成,社区开始考虑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这里打工,增加收入。

贫困户王勇与母亲住在一起,家里种有3亩苗木,由于管理松散收入很少。王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陈晓杰主动找到王勇,并找来老师教授他养殖经验。随着对工作的熟悉,王勇也开始带徒弟,还担任了组长。

养殖合同鸭需要统一的技术和管理,村民们都没有经验,为此合作联社计划通过引进和美食品技术员实现科学管理,但是合作联社不是一级法人,无法签订用工协议。王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军提议社区公司可以和企业的技术员签订保障合同,通过劳务派遣让技术员到合作联社工作。

合作联社的良好运营为社区公司增加了运营渠道和收入,社区公司也为合作联社解决了人才难题。目前,合作联社第一批养殖的8000只鸭子收益15000元。刘军告诉记者,按40天养殖一批鸭子,一年能养殖7批,一个大棚一批养8000只,按最低价格1.8元计算,三个大棚今年纯收入能达到16.8万元。

目前,皂户李镇辖区5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公司,有了合作联社挂靠社区公司的运营模式,皂户李镇准备依托社区公司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们镇合作社、合作联社所搞的产业主要是养殖和种植,属于产业链的上游,我们的产业振兴不能一直停留在这种初级的产业振兴上,要实现产业由上游向下游延伸,我们在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基础上进行探索实施,通过社区公司引进人才,实现产业链的延伸,破解如何实现高端产业的振兴。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皂户李镇党委组织委员高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