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化总第2203期 >2019-12-20编印

东路梆子《巾帼英烈》序
刊发日期:2019-12-20 阅读次数: 作者:李向阳

《巾帼英烈》戏剧本成型,甚喜,值此谨向老艺人,好友左存喜先生致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缘何要老先生编写此剧本,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2013年7月上旬,山东省档案馆与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栏目组到滨州寻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英烈典型人物时,首选到巾帼英烈吴洪英。县档案馆武伟军副馆长要我写一份有关吴洪英的文字稿。我应允后并同武馆长、封秀丽和县党史委高进勇于7月12日至13日连续两天,到何坊王家湾及牛茁村吴洪英的娘家和婆家实地采访了其亲属、年长者,掌握了大量信息,匪首剿匪时被消灭,刽子手高喜庆1970年被处决,并征集到当年铡吴洪英烈士的铡刀(藏县档案馆)。7月19日,省电视台锺小康等记者一行在市档案馆张朝伟同志陪同下来惠实地拍摄。县档案馆、县党史委、吴洪英烈士嫡次孙牛建军等,先后在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博物馆等处进行了拍摄。我除提供5000余字文字稿外,并上镜作了介绍。一月后,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了此片。2014年至2015年间,我在县电视台口述《古今惠民》历史时,分上下两集讲述了巾帼英烈吴洪英的事迹,反响强烈。

2017年3月初,听闻老艺人在县文化局抢救性挖掘东路梆子戏剧,深藏予我心底弘扬吴洪英事迹和老渤海精神的强烈使命感再次迸发。一天,我让东路梆子发源地淄角大湾村的张佃安邀老艺人左存喜先生来我寒舍。我当面提及东路梆子戏剧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巾帼英烈吴洪英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老渤海精神的典型代表,请他费心将其排成戏传下去,很有意义。优秀传统戏剧加红色文化,强强结合,很适合当代党和国家要求。以此激励鼓舞教育青少年一代,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很有必要。左老先生听后欣然接受。我并将巾帼英烈吴洪英文稿交予了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年75岁的老艺人左老先生果然不负众望,一出六场剧本耀然纸上,实属不易。用他自己的话说,为编写剧本,晚上深夜久久不能入睡,有时梦中多次被革命先烈英勇壮烈事迹惊醒,爬起来再写。反反复复,几易草稿。其精神难能可贵!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该剧本今呈现案头,几经反复审视,认为不尚未一本佳作。故事原为1946年8月。为凸显民族斗争,增强艺术感染力,时间改为1944年为尚不可。剧中人物除主人公吴洪英实名外,其他人物均为化名亦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欣逢新中国诞辰70周年之际,祝愿该剧早日成功上演!祝愿该剧作为惠民人弘扬“老渤海精神”,传播红色文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