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社会总第2168期 >2019-08-16编印

桑落墅镇徐家社区街南陈村杨玉华悉心照顾伯父30载
好侄媳孝行感动乡邻
刊发日期:2019-08-16 阅读次数: 作者:郑海涛 刘建刚

今年57岁的杨玉华是桑落墅镇徐家社区街南陈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30年来,她用爱心照顾着无儿无女的大伯,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百善孝为先”。

相信英雄教育出的孩子,决定嫁进门

“当时嫁进这家门,看中的就是他老革命教育出的孩子错不了,我们那时候又不兴谈恋爱,就是看家庭,通过老人的人品看对象的人品。现在看来,没错。”杨玉华说起当年,满脸带着笑意。杨玉华的老伴叫陈龙生,为人忠厚、老实,自小得到大伯陈德的喜爱。因大伯陈德无儿无女,经常把陈龙生带到身边照顾,陈龙生也和陈德关系更好。陈德现年97岁,是一位参加过平津战役的老革命、建国前老党员。杨玉华过门后,主动提出要和大伯一起住,尽尽孝心。她的勤劳善良大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越来越疼爱这个侄媳妇。

大伯搬进敬老院,她成了爱赶集的侄媳妇

“当时要去敬老院,心里可不是滋味了,可是大伯做的决定谁也改变不了。”杨玉华说起当年老人住进敬老院满脸羞愧。

人的一生就像过山车,起起落落,杨玉华幸福的家庭也有困难时刻。婚后不久,孩子出生、丈夫突然得了季节性哮喘,伯母当时精神也不正常,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人。陈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决定搬到敬老院去住,因为陈德老人是军人出身,一旦决定谁也拦不住。自此,杨玉华成了爱赶集的人,每到大桑集这天,杨玉华都会借着赶集看望大伯,拉拉家常。直到后来,伯母的突然去世,让陈德老人深受打击,整天闷闷不乐,杨玉华和丈夫商量,把老人接回家亲自赡养,她觉得老人缺的不是吃穿,而是有人陪伴。

十几年如一日,她成了家里“最清闲的人”

“我现在是家里最清闲的人,十几年没去过地里,每天就是做饭、洗衣裳这点事。”陈玉华说的很轻松。可是,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她每天都是四点多起床,给孩子们做饭,打扫拾掇,送孩子上学后,再给老人做饭、洗衣服,她还不会用洗衣机,地里的活她不去是因为大伯离不开人,大小便都需要人扶着。”老伴陈龙生能深深体会到妻子的不易。即便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杨玉华也没闲着,边洗床单边说。因为天热,她每天都给老人擦洗身体,大伯不糊涂时还不好意思,遇到这种情况还需要耐心的劝说。“都这么大年纪了,不避讳了,都是自己的老人。”杨玉华说,自己声音小了老人听不见,声音大了怕别人说嫌弃老人。有次要给老人换床单声音大了,儿子儿媳以为在凶老人,告诉她如果累了,他们停两天工,让母亲休息休息。

“她可是我们村的好媳妇、好婆婆,人老了,大多数屋子里有味,她大伯97岁了,屋子里连点其他气味也没有。把家庭照顾的很好还不说,因健身广场在她门口,她还负责为音响充电,让她孩子帮忙修音响,热心人。”村干部曾广华告诉记者。

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村妇女,在老人眼里她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她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她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她是模范典型,她用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